CMDB动能不足 = “失败”
衡将被打破,而新平衡的支点,将是CMDB。” 但是,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,成功的CMDB取决于我们对这项工程的正确理解和筹备工作,只有经过导入期、整合期的“”螺旋上升“”的持续优化,最终才能将其价值发挥出来。 那么,我们如何把CMDB从一个半死不活的边缘系统,打造成为运维的核心呢? “战略、战术、武器”缺一不可 北塔软件建议用户: 首先从已有运维流程中定义数据消费场景,并建立以应用为中心的CMDB,通过控制好CI项的范围和颗粒度; 同时,要依托标准的IT运维流程,实现数据读写闭环; ***则是工具层面,自动采集,智能跟踪,易用性强以及足够灵活的CMDB,可以协助用户在项目落地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; 传统的CMDB仅作为运维管理软件的附属品,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,而且由于缺乏标准,集成性差、信息不同步,依赖人工维护等问题,难以证明自身的价值,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和得到用户认可。 为此,北塔软件推出了***一代的配置管理软件——北塔BTRM(Betasoft IT Resource Management,北塔IT资源管理系统):以配置管理标准“联邦、调和、同步、映射和可视化”为核心,加强了多对象的自动发现和数据同步。 维护IT环境的配置数据完整,有效提高数据正确性,并丰富直观的进行展现。 同时北塔BTRM还支持管理场景联动的数据消费方式,有效支撑运维流程管理、溯源分析、影响范围分析、自动部署、自动配置等运维应用。 此外,作为CMDB的灵魂功能,关联关系的定义方式和展现方式直接影响了CMDB的直观感受和使用效果。 同时,北塔软件充分考虑到企业级用户基础设施和业务环境的复杂性,从CMDB产品功能上采用了多重自动工艺,提升管理效率,彻底释放人力。 例如-为了高效的管理配置信息,北塔BTRM设计提供了多种自动化手段,包括自动发现、自动适配、动态配置项组等特性。其中: l 自动发现可以定时、自主的发现IT环境中各种网络设备、主机、数据库、中间件和业务应用等对象并纳入北塔BTRM管理范围 l 自动适配为各个业务提供定制的数据整合、同步服务,确保每个业务与CMDB的信息一致 l 动态配置项组提供了自动、动态的配置项管理权限,在规则的驱动下,实现组内配置项范围的自动调整 通过以上多种自动化的管理手段,有效提升配置信息的自动收集、更新和管理,自动维护配置信息的准确性,减少因人工介入导致错误的可能性。 再例如-在CMDB的实际使用中,我们还发现CMDB工具必须要提供CI的锁定功能。 为什么要这样呢? 如果你对一个CI变更时,不锁定这个CI的信息,会发生几个地方同时对这个CI做信息更新,由于时间差,很可能把错误信息更新到CMDB中了; 同时,用户在变更过程中调用CI信息的话,也会发生误导。
所以需要控制单线程对CI进行维护,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对CI维护的动作进行,并且要说清“谁、做了什么、什么时间、结果如何”等问题。 (编辑:黄山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